这只是一段闲散于孤林野史中未经考证的闲话,只为博大家一笑,轻松一下,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安徽古镇青衫镇距县城25公里,位于淮河南岸,是淮河最热闹的集镇和陆路交通要道。说起青衫镇还有一段滑稽的故事:相传古镇有罗杨两家,罗家有钱,杨家有势,双方争执镇名归属。
到底是叫扬集镇还叫罗集镇,就争执了千余年。方反正是各叫各的,谁也不服气。
也许是两家风水好,也许是两家互相较着劲;罗家每代必出一精明商者,纵横淮河两岸,东买西卖;杨家每代必出一状元郎,来回京畿两江,出衙进府。
不论当官或者经商,都要请师爷,这却是没跑的。
这一年(具体年代已不可考),罗杨两家从绍兴请到两位师爷;罗家看自己家威风了千余年,却没出一位当官的,就安排师爷教导自己的三个儿子攻读诗书,要从这三个儿子中挑选一个考状元、广大门楣。
一晃三年过去了,罗家家主从江南做生意回来,要考较一下三个儿子哪个学到了真本事;就进了西厢房,与师爷商量一个题目:老子一气化三青。
却说师爷也分两种,一是记帐师爷,乃罗家请的这种;一是幕僚师爷,乃杨家请的那样;记帐师爷专攻数数,哪里能教出好文章?
那三个儿子平时斗鸡捉狗最在行,平时师爷总在前面看帐,也没用心去教,能学到什么真本事才是怪事。
题目作完,罗家家主竟对大儿子的破题之语大为赞赏。
题曰:老子一气化三青,乃是老子吃豆涨腹,忽连放三屁,想那老子乃神仙中人,放出的屁也有灵气。此三屁气浊微沉,忽悠间掉落凡尘,却化为三样事物。
一曰青楼,专供享乐之处,乃男人之福地;二曰青衣,是舞台上最美貌小子之称谓,乃男人之最爱;三曰青杉,为历代书生之最爱,乃满腹经纶之象征。
罗家家主没想到自己的大儿子学问如此之精妙,见解如此之深邃,也不看师爷的脸面,拿起来就过府去找杨家家主炫耀。
那杨家家主仕途不利,刚刚致仕还家;看到罗家大儿子的“佳作”,当即大惊,却说不出话来,只挥手写下几句点评。
青楼卖情本少情,青衣婉转最易义;怎比罗家闲公子,披却青衫说道德。
三天后,杨家家主变卖家产,远走他乡,再不与罗家争了。
那罗家家主这次好生得意,祖先千年的理想,儿子几句破题之文就搞定,不禁感慨:有学问真是好啊。
这一来,镇名也就改成了青衫镇,罗家大公子名胜大震,人称青衫公子。
罗家家主把生意先放到一旁,专心在家陪青衫公子读书。乡试,府试竟一路过关,都是怕儿子受苦,预先塞了红包的。
那年安徽府学正是杨家家老门生,看到青衫公子的锦绣文章,当真不忍目睹,批下两个字:幼稚。回头看到大大的一张银票,后添上可佳,为幼稚可佳也。
却说又三年,朝廷大试,罗家家主高车骏马送儿子上京赶考,却发现时代变了;原本穿青衫的举子学者都改穿别的马甲了,心里别扭不提。
青衫公子上考场,翻开题目一看,不禁大喜,正是那老朋友:老子一气化三青。
运笔如飞,照猫画虎,原样又写一遍,只加上杨家家老的评诗便出了考场,心里得意,正经跑到青楼潇洒睡一回。
这一天青楼里有一特别客人包了最红的姑娘小白莲,据说那小白莲年方二八,正是花样年华,今天的客人却是个半老头子,心里别扭,脸上就带些颜色。
旁边伺候的龟奴名曰四鬼,最是能收小费揣摩客人姑娘心思,知道青衫公子专为小白莲而来,就在楼下为公子又开了个房间,中间有一楼梯通上面楼下。
俗话说,妻妾偷到偷不着怎么的,反正那一晚情况混乱之极,最后,青衫公子在床底报出自己的名号,才吓退了某人,可见,当时的青衫公子名声何其响亮。
三天后,青衫公子挽着小白莲得意洋洋正在潇洒,报喜的锣鼓敲进了青楼,原来青衫公子真中了状元。
大殿之上面君谢恩,青衫公子偷眼一瞧,心下乱颤,感情嫖到准皇后身上了。
皇帝威严,对青衫公子恩宠有加,曰:此文直指人心时弊,又不空虚搞巧,行文舒畅,内容充实,集天下YY之大成;特别是题后诗,更是直指人心,钦点状元及第。
已搬到京城居住的杨家家老,看儿子落榜青衫公子及第,当晚口吐三桶黑血而亡。
那青衫公子却不忘恩,跑到杨家至谢,看到那片凄惨清苦,也淌下两行青泪。后,娶杨家小姐为妻,纳小白莲为妾,也成就一番事业,官至江淮总督卸任还乡。
其时,天下文人骚客莫不以着青衫为荣,年老的青衫公子看得甚慰甚慰。
年老时节,青衫公子已经把半个青衫镇给买下,成就一方豪富;杨小姐看丈夫得意,忍不住提醒道:老爷,可知先父提诗究竟何意?
年老的青衫公子浪笑三声:那意思谁不明白,不就是婊子无情,戏子无义,文人无德吗?说那么隐晦,当谁是傻子?文人历来虚伪,当了婊子还立牌坊,怎能发财?俺青衫公子学问没多少,就是不虚伪。老子一气化三青,说他青是客气的,要说他黑白也不是难事!
后,文人骚客都去下青衫,改白衣;曰:白衣飘飘,一尘不染。
道士们却还固执,依旧老子一气化三青,身着青衫,为何?老子是骑青牛上的天,取任凭驱使之意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