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战争风云 走向统一 第九十五章 英伦战役与北极熊的行动(七)

  在美欧中三过海军舰队激烈交战的时候,大俄罗斯的地面进攻也开始了。大俄罗斯的这次进攻可以说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从兵力投入上就能看出来。一共投入了超过三百二十万的部队参加这次进攻行动,其中地面部队两百三十万以上,主力军团达到了三十五个。投入的直升机数量超过了五千架,坦克上万辆,装甲战车超过了一万三千辆,另外还有上十万辆的各型车辆。投入的火炮数量在万门以上,其中大口径自行式火炮超过了四千门,火箭炮上千门。空中部队七十万以上,用于夺取制空权的战斗机上千架,另外还超过一千五百架的攻击机。而战斗支援飞机(预警机,加油机,电子战飞机等)的数量也超过了八百架,另外还有超过七百架的大型运输机参加了战斗,主要是投送空降部队,并且在空降部队占领敌后据点后,负责运送大量的战争物资,军队到敌后,以扩大战果。另外还有二十万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大俄罗斯用于这次进攻的部队占了自己军力的40%以上,可以说是花上了血本,如果不是为了防御中国在其东部与中部地区必然会到来的进攻,大俄罗斯完全可以投入更多的军事力量来发动这场进攻。从大俄罗斯的作战计划,以及战争目的就能知道,这完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巴巴罗萨计划的翻版,想通过一次迅速的胜利来消灭掉欧洲,然后掉转力量对付中国。这不过这次战争的方向是从东面向西面进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候德国的进攻方向正好相反了。但是大俄罗斯能不能取得当年德国军队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取得的成果呢,几乎可以肯定的说,这绝对是不可能的,因为在的啊俄罗斯的东方,强大的中国是绝对不会让大俄罗斯达到这个目的的,战争的形势与一个世纪以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大俄罗斯的进攻分成了三个方向。北面进攻集群是从摩尔曼斯克与圣彼得堡两处出发的,分成了南北两个方向向北欧进攻。从摩尔曼斯克出发的大概有二十万地面部队,并且得到了大概五百架空军战机的空中支持,其进攻目的就是攻占北欧最北部的地区。战略目的就是掩护美国到大俄罗斯北部港口摩尔曼斯克的北大西洋运输航线的安全,为大俄罗斯取得一条安全的对外交通线服务。从圣彼得堡出发的大概有三十万地面部队,并且得到了空军大概七百架战机的支持,其进攻目的是攻占赫尔辛基,并且跨海进攻瑞典地区,将波罗地海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且占领整个北欧地区。战略目的就是要取得北欧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且直接从北面威胁到欧洲大陆,为进攻欧洲核心地区的行动做策应。作为主要进攻方向的中部集群是从大俄罗斯最西面的领土,即波罗地海沿岸的加里宁格勒,到乌克兰地区的梨沃夫一线上发动进攻的。而在这一方面上,又分成了北中南三个进攻集群方向。北面集群是从加里宁格勒出发,沿着波罗地海向西挺进,一共有超过四十万的地面部队,目的很显然,截断欧洲大陆与北欧地区的联系,并且从北面包抄整个欧洲大陆。中部集群是从白俄罗斯地区的格罗得诺与布列斯特出发的,进攻方向就是沿着中欧平原,直接向欧洲大陆腹地进攻,在占领了波兰地区后,再前进到德意志地区,攻占欧洲中心城市柏林,这路进攻可以说是大俄罗斯进攻的中心与重点,一共有超过八十万的地面部队用在了这个方向上。南部集群是从乌克兰的利沃夫出发的,沿着喀尔巴阡山脉以北进攻,大概有三十五万的地面部队用在了这一方向上。而大俄罗斯空军支援的重点也是在这个方向上,大概有二千五百架的战机担负起了支援整个中部战区的职责。用在整个中部战区身上的兵力为大俄罗斯进攻地面力量的65%,空军力量的50%,这是大俄罗斯进攻的主要方向。而为了配合中部战区的行动,并且加大战争的进程,大俄罗斯还在南部地区开辟了另外一条战线。南部战区的部队是从摩尔多瓦地区的基希讷乌与乌克兰地区的敖德萨出发的。从基希讷乌出发的部队主要是沿着喀尔巴阡山脉以东,黑海沿岸前进,向巴尔干半岛地区进攻,目的就是攻占整个巴尔干半岛。使用在这一方向上的地面部队大概有二十万,另外还有大概五百架战机进行空中支援。而从敖德萨出发的军队主要是并不强大的大俄罗斯海军陆战队,其主要的战争任务就是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区登陆,随即占领这个黑海的出海口,打通大俄罗斯黑海方向的出路,这一方向上出了动用了大概二十万的海军陆战队以外,还得到了大俄罗斯陆军大概五万部队的支持,这都是陆军中的空降部队,有大概三百架以上的大型运输机担任起了战场运输任务,大俄罗斯本不强大的黑海舰队也将负担起海上支援的任务。但是这个方向上的进攻却是最艰难的,因为中国军队控制着达达尼尔海峡,如果大俄罗斯要打通这条出海口的话,就将直接向中国挑战,而这一地区也是中国与欧洲直接进行陆地联系的地区,其防御可以说是比较强大的,直到现在,中国在小亚细亚地区还部署了五十万以上的地面部队,这绝对是大俄罗斯军队不能轻易战胜的。

  在大俄罗斯进攻欧洲之前,其国内另外的部队也在其国境线上进行了“严密”的防御部署,至少有三百五十万的地面部队,以及超过四千架的空军战机部署到了中俄交界的边境线上,从外高加索地区到中亚地区,到西伯利亚地区,再到远东的太平洋地区,整个中俄边境线上的大俄罗斯军队都进入了最高警戒状态,随时准备迎接中国军队发动的进攻。虽然说大俄罗斯在另外的方向上已经做好了防御的准备,而且部署了三百多万的地面部队,在其后方还有接近两百万的地面部队作为战略预备队,可以说大俄罗斯的战争准备还是非常周全的,为了发动这次战略进攻,大俄罗斯用上了自己所有的军事力量,但是这样的被动防御是非常不安全,也是漏洞百出的,如果大俄罗斯有实力的话,是绝对不会选择这样的被动防御,而是会展开主动的进攻,但是现在大俄罗斯根本就没那个发动两线进攻的实力。在这漫长的中俄边境线上,这三百多万军队的防御是非常稀疏的,如果中国选定了进攻方向,并且在这一个,或者几个方向上坚决的投入大量的进攻兵力,大俄罗斯现在的防御几乎就是白设的,根本就经不起打击,在随后的战争中,这点也不完全证实了,相对于中国的战争实力来说,大俄罗斯根本就没有多少胜利的可能。当然,大俄罗斯也是非常明白这点的,所以并没把所有的兵力都放在一线防御上,而是进行了纵深部署,保留了大量的战略预备队,另外还有大量的准军事部队可以随时转化为正规部队,补充军队实力。大俄罗斯这么防御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用空间换时间,只要自己解决掉了欧洲,与美国在大西洋胜利回师,再转身回来收拾中国,那样即使是在战役开始的时候,丢失了大量的领土,也没多少的关系,大家可要明白,大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可是世界上最大的,而且地处极北,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寒冷的冬天也快要来了,要是中国发动对大俄罗斯的进攻,那么是绝对不能在冬天到来之前让大俄罗斯完全失去战斗力的,因此,大俄罗斯正是想用自己广袤的领土,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来战胜中国的进攻军队,而不是靠自己的军队来完成这一任务。在历史上,大俄罗斯正是靠这些优势保全了自己的领土,保证了自己从彼得大帝开始就是世界一流强国,并且以这些“优势”条件一次次的战胜了强大的敌人。拿破伦虽然占领了莫斯科,但是却输在了俄罗斯严寒的气候下,希特勒也是失败在俄罗斯的自然条件之下。可以说,恶劣的自然条件无数次的帮助俄罗斯人保护了自己,战胜了敌人。但是现在恶劣的自然条件还能给俄罗斯人带来这么大的优势吗?还能帮助俄罗斯人抵御外敌入侵吗?很多人都认为现在已经不是拿破伦时期,也不是二战时期了,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自然条件对战争的影响已经大大降低,如果能做好后勤补给,以及后勤管理的话,那么大俄罗斯严寒的气候对中国军队的影响并不大,如果大俄罗斯过度依赖于自己的自然条件的话,可能会在这上面栽跟头了。当然,究竟战争会不会因此而改变,大俄罗斯依赖的自然条件对中国进攻部队到底有多大的影响,那只有在后面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