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战争风云 走向统一 第一百一十章 进攻进攻再进攻(十三)

  在整次进攻中,中国军队在这一方向上只损失了十五万部队,其中牺牲五万多,因伤减员十万左右。这一损失相对于别的战场上来说,就相当小了,特别是该方向上一直是在进攻,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防御,而在进攻的时候,损失的兵力肯定要比防御多。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大量的当地少数民族军民在支援中国军队的战斗中,有至少二十万人牺牲在了大俄罗斯军队的镇压与屠杀之下。因为死于这次屠杀的人数相比于欧洲地区的屠杀来说太少了,并没引起世界舆论的注意,或者说注意到了,其影响也被埋没在了更大的屠杀之下。在装备损失方面,有接近一千辆主战坦克被摧毁,两千多辆装甲战车被摧毁,损失了一千多架的直升机,八百多架的战机。这是因为在这一方向上,中国军队的进攻势头最为猛烈,进攻的变化也最多,而这已经接近了大俄罗斯的腹地,虽然并没直接威胁到大俄罗斯中心地区,其进攻兵力也并不多,而在进攻的时候,特别是阵地攻坚战的时候,进攻部队的损失可以说是直线上升了。特别是在该地区的指挥官换成了中亚地区原指挥官之后,大俄罗斯军队采取了积极的防御行动,以运动战来消耗中国的进攻兵力。因此,在进攻的后期,中国军队的装备损失可以说是直线上剩。但是这些被击落的飞行员,以及战车操作员都很好的得到了保护与营救,这应该是最让中国军队感到庆幸的了吧!相对于中国的损失来说,大俄罗斯军队的损失就巨大了。有超过五十万的大俄罗斯军队失去了战斗力,其中三十万阵亡与被俘虏,二十多万因伤失去战斗力。大俄罗斯守军出了受到中国军队进攻而损失了大量兵力,主要是被中国军队俘虏外,最主要的损失就是损失在了当地居民的反抗之中。特别是在战争的初期,由于指挥失误,很多大俄罗斯军队在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被中国军队包围,最后在蒙受了巨大损失之后,残余部分成为了中国军队的俘虏。当大俄罗斯军队换了指挥观之后,损失在中国进攻上的兵力就很少了,但是他们却面临了另外的难题,就是当地人的反抗。如果说游击战是由中国人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并且在自己的国内成功的打了一次战略游击战的话,那么现在中国人再次将游击战的威力发挥了出来,而且是在敌人的领土上理由敌人内部的分裂成功的打了一次人民战争性质的游击战。战争的后期,大量的俄军损失在了当地人的偷袭与破坏之中,这也是大俄罗斯军队最后不得不被迫撤离该地区的最主要原因。

  当中国军队全面停止与结束第一轮战略进攻的时候,该地区也顺应大的潮流结束了总体进攻,开始稳定战线,以及加强下次进攻的准备。但是该方向上的中国军队并没完全结束进攻行动。只是将进攻的方向从向大俄罗斯境内进行扩展,转移到了向东西两个方向上打通与别的战区的联系上了。沿里海前进的部队已经到达了里海北部的阿特劳,本来按计划,应该在该地区与中亚战区的军队会师的,但是中亚战场上,中国军队的进展并不顺利,此时中亚军队才前进到切尔卡尔,离阿特劳还有接近八百公里。因此,这支从高加索战区出发的军队仍然在继续前进着,争取尽快与中亚战区部队会师。而其后勤补给已经从地面转移到了通过里海的水运上来。而沿着黑海前进的中国部队也已经到达了乌克兰地区的乌里乌波尔地区,虽然在这一方向上,中国军队仍然想继续进攻,以尽快取得与西面部队的联系,但是进攻的力量已经很弱了。这并不是中国军队没有了进攻的力量,而是现在已经很深入大俄罗斯的中心腹地,进攻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后勤补给线也越来越脆弱,如果不顾这一切的进攻的话,最后肯定会因为后勤补给线的崩溃,或者因为战线过长,遭到大俄罗斯军队的反击而失败。而大俄罗斯人也认识到了该地区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一地区部署了大量的兵力,按照大俄罗斯人的计划,他们是绝对不能丢掉黑海沿海地区的。从这两个情况上看来,该方面上,中国军队出了在占领的伏尔加格勒保持住战线外,在东进的方向上,将很快取得与中亚战区的联系,将两大战区连接起来。而西进方向上,如果巴尔干战区不能取得巨大的进展的话,那么在短时间内将不能改变战场环境,也无法取得多大的进展了。

  在巴尔干战场上的情况就非常复杂了。这一战场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战场了,也是最复杂的战场,由于是中国与欧洲的联合行动,因此该战场上的任何行动都不是由中国当方面决定,而是由中国与欧洲联合决定战场行动。当然,这一战场上的任何行动都不再只是考虑中国的利益,而应该照顾到中国与欧洲的共同利益了。这直接导致了指挥机构的臃肿与效率低下,军事行动也因此降低了速度与效率。虽然说这只个局部战场,但是却直接影响了整个中国战场的进展,特别是对高加索战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按照先前制订的计划,该方向上,在第一波进攻结束的时候,将与高加索战区西进部队会师,完成封锁大俄罗斯南部出海口的计划。但是由于欧洲的干涉,以及在指挥上的问题,导致现在还没有完成封锁大俄罗斯南部出海口,直接影响到了别的战区的行动。当然,这也不全是中国与欧洲指挥机构的责任,大俄罗斯在该方向部署的兵力也是最多的,因此,进攻部队受到的抵抗也是最大的,要想在大俄罗斯防守最为严密的方向上取得巨大的进展,这本身就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而中国在该方向上的进攻出了上面两个因素外,还另外有很多的困难,最大的就是地理上的问题了。

  巴尔干地区可以说是欧洲地形最复杂的地区了。在其北部,喀尔巴阡山脉挡在了通往中欧平原的道路上。现在这也成了大俄罗斯防守的最大依仗。虽然当地居民基本上都是欧洲人,都十分的反感大俄罗斯占领军对他们的统治,但是大俄罗斯残酷的镇压与屠杀已经让当地居民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其反抗虽然在继续,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大大的降低了。当中国与欧洲军队以解放者的身份到来的时候,当地居民进行了积极的配合,这为中国与欧洲军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虽然这是对中国与欧洲军队有帮助的地方,但是却无法完全抵消别的方面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地理条件对中国与欧洲军队带来的困难,是非常巨大的。巴尔干地区主要以山地与丘陵地区为主,并不适合大规模的会战,战斗都是在轻型军队之间进行的,虽然空中支援可以弥补轻型陆军在火力方面的劣势,但是却无法解决轻型陆军在装甲防御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这一地区的进攻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中国在巴尔干战场上损失的大部分兵力都是在用轻型部队进攻大俄罗斯军队严密防守的战斗中受到的。而大俄罗斯军队也非常明白在他们手中的优势,而且极大的利用了这种优势来抵抗中国与欧洲军队,再加上中国与欧洲军队在指挥上的混乱,这就让中国与欧洲军队在进攻的时候面临着极大的危险,并且在大量损失兵力后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说,现在地形条件对中国来说已经相当不利,如果没有个好的解决办法的话,那么中国军队在这一方面的每一步前进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这种代价甚至是不可接受的,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在指挥的问题上,这并不是中国人自己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欧洲的配合,要照顾到双方的利益,因此,要想在这一方向上取得突破,那么先解决好中国与欧洲之间关于指挥权的问题是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

  在第一波进攻中,巴尔干战场上,中国军队一共损失了大概四十万部队,其中牺牲十五万,因伤减员二十五万左右。另外要提一点的是,欧洲军队的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由于在该战场上,担任主力进攻任务的是中国军队,所以欧洲只损失了大概二十万的部队,其中阵亡十万,另外因伤失去战斗力的有十万左右。中国与欧洲在该战场上就损失了超过六十万的部队,这已经让中国与欧洲感觉到了压力。而在装备损失方面,中国与欧洲一共损失了一千多辆坦克,接近两千辆装甲战车,两千多架直升机,一千五百架左右的战机,其中70%以上是中国军队的损失。这已经给中国军队制造了巨大的压力。该战区已经远离中国本土,任何武器装备都需要从中国本土运送过来,这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每一点损失都需要花费更大的力量来补充。从成本上计算,同样武器装备的损失,该战场是远东战场的一倍半。最为要命的是,该战场上欧洲军队的补给几乎都是由中国军队在承担,也就是说欧洲军队的损失也是算在了中国军队头上的。另外中国还需要使用一样的运输路线向欧洲提供别的战略物资,这就很大的加重了运输压力。这些困难都加剧了该战场上中国军队进攻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