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z

 

 目 录

作者:高拙音

 

--> 作品簡介

  类别:历史军事/战争幻想

  公元1592年,日本悍然发动侵朝战争,为了粉碎日本东进大陆的企图,明帝国派兵入朝参战,双方大打出手,血战七年。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之战,同时也是一场军事史上的革命,重炮、火绳枪、地雷、铁甲舰等当时先进的兵器第一次集中的出现在了亚洲战争的舞台上……

  本书纯属虚构,故事发生在平行世界的未来幻想,请勿与现实挂钩

--> 人物简介

  龙战篇出场人物众多,为了辅助读者对小说的理解,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做一下历史背景简介,既然是简介,那么说到每个人时就是几句话,最多一小段。具体传记请感兴趣的书友查阅相关书籍,这里篇幅有限,不再详述。

  明:

  李如松——[?—1598]字子茂,辽宁铁岭人。一代名将李成梁之子。骁果敢战,以父荫为都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万历二十年(1592年)率军平定宁夏哱拜叛乱,同年,日本入侵朝鲜,奉命为东征提督援朝抗倭,获平壤大捷,克开城。所失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并复。

  二十七日再进师,查大受轻敌冒进,所部三千人被数万日军围困在碧蹄馆,危在旦夕,如松闻讯率轻骑日夜驰援,与日军黑田长政与小早川部展开激战,重创之,并迫敌退守王京,时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封贡,议撤兵,独留刘綎拒守。如松乃以十二月班师。论功,加太子太保,增岁禄百石。二十五年冬,辽东总兵董一元罢,廷推者三,中旨特用如松。言路复交章力争,帝置不报。如松感帝知,气益奋。明年四月,土蛮寇犯辽东。如松率轻骑远出捣巢,中伏力战死。帝痛悼,令具衣冠归葬,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宋应昌——[1536—1606]字思文,号桐冈。浙江仁和县人,故居在孩儿巷。明嘉靖进士,历任降州知府、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官至兵部右侍郎,加左都御史。

  明万历二十年(1952),日本入侵朝鲜,所向披靡,朝鲜向大明请兵救援,十二月,明帝派宋应昌为经略使,李如松为征东提督,率兵四万,分三路参战。翌年二月六日,宋应昌率军光复平壤。日军头领小西行长残部南逃,宋乘胜追击,收复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直捣王京(汉城)。

  当时汉城有日军十万人固守,明军遣敢死队夜袭日军粮道,烧毁龙山仓等十三座粮库,日军无给养可继,于四月十八日往南撤退。宋乘胜督师追击,收复南原、晋州和汉江以南千余里土地,并索回朝鲜王子、陪臣、宫眷百余人,正当宋应昌率军大举横扫倭寇之际,明神宗朱翊钧听从兵部尚书石星主和意见,命令宋应昌停止进军,留三千兵暂驻朝鲜,其余撤退回国,使援朝抗倭之战未收全功。为彰宋应昌援朝抗日之业绩,在宋居住的孩儿巷建经略华夷牌坊。宋应昌回国,请求解职,回归故里。后隐居西湖孤山,殁后,葬于北高峰下。

  袁坤仪——[1535—1609]本名袁黄,字坤仪,号了凡,好佛学,江苏省吴江县人。于明穆宗隆庆四年中举;明神宗万历十四年考上进士,进入仕途。据说早年曾遇一“神算”指点迷津,说他只能活到五十几岁,袁坤仪大惊,从此吃斋信佛,希望自己能够长寿。

  万历二十年,他随军援朝平倭,任军前赞画职务,东征军司令官李如松假和真战,发动突击攻破形势险要的平壤,重创日军,袁了凡认为明军胜之不武,为此事当面指责李如松,不应用诡诈手段对付日寇,损害了大明朝的国威;两人因此产生矛盾,袁了凡在任期积极上主和,后来议和失败,日军再次入侵朝鲜,了凡离职返乡。在家继续吃斋行善、锻炼身体,终于以实际行动破解了“神算”的预言,享年七十四岁。

  王士琦——[1551~1618]字圭叔,号丰舆。临海市城关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后任兵部郎中。十八年,出任福州太守。二十三年,任重庆太守。时播州宣慰使杨应龙谋反,王士琦单骑前往招抚,事平,升四川按察副使。

  万历二十六年(1598),任山东参政,与总兵刘延从经略邢介出兵抗倭,竭力主战。顺天一战,日酋小西行长被困10余日,求救于岛津义弘。王士琦为防两支倭寇会合,一面以水师伺于海,一面亲率陆军急夺险地曳桥,斩首数百,乘胜入城。

  事平,升河南左布政使。以后,出任山西右布政,巡视冀北至云中;又任山西左布政,兼领冀北军防。万历四十四年(1616),升右都御史,巡抚大同。王士琦久镇云中,严守北疆,处理边疆事务,刚柔相济,威信素著。在任期间,边境平靖。著《封贡纪略》、《三云筹组考》,记安攘、封贡、军实、险要等事及守边经验。万历四十六年(1618),奉调巡抚江南,未行,以积劳疾深,卒于山西。墓在临海城西石塘(今张家渡)。著作有《东征纪略》等。

  杨镐——[?-1629]商丘人。万历八年进士。字京甫,号风筠。曾经随同辽东总兵董一元雪夜度墨山,袭蒙古炒花帐,大胜。进副使。杨镐工作积极,除了完成业内政务外,还积极垦荒以济军民食用。为此进升参政。

  万历二十五年春,随同副将李如梅出塞袭击蒙古军,不利而返,遭到朝廷责难,适逢朝鲜战争方起,正当用人之际,于是神宗免镐罪,擢右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

  杨镐到了朝鲜之后,正值稷山大捷,奉总督邢玠命,与提督麻贵一起率部对日军展开反击,日将加藤清正据蔚山死守,双方攻防十余日,最后釜山等地倭兵大举来援,杨镐在撤退过程中惊慌失措,丢下部队先逃,导致全军溃败,死伤惨重。杨镐向朝廷假报捷章,事败罢官听勘,后来明军取得朝鲜战争的最终胜利,杨镐官复原职。

  万历三十八年,杨镐任辽东巡抚。命军队袭击土蛮首领炒花于镇安,取得重大战果,杨镐因此自信心大增,常以帅才自诩之。

  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后金兵入侵边关,明军屡战失利,朝野震骇,廷议镐熟谙辽事,起兵部右侍郎往经略。杨镐受命于临危,誓言一战退敌,并制定了四路出击的计划在明军集结准备过程中,朝廷大臣认为师久必饷匮,于是严厉催促,杨镐迫于压力,强令诸将立刻出塞,结果四路大军被后金兵各个击破,名将刘綎,杜松等人阵亡,士卒死伤数万人。杨镐被逮下狱,论死。崇祯二年伏法。

  李如柏——字子贞,成梁第二子。由父廕为锦衣千户。数从父出塞有功,历密云游击,黄花岭参将,蓟镇副总兵。万历十六年,随兄李如松援朝平倭,屡立战功,回国后进都督同知,为五军营副将。继为贵州总兵官。二十三年,改镇宁夏,大败蒙古军,因功进右都督。再以疾归,沉于酒色,无复少壮英锐。

  李如柏退休已经二十多年了,垂垂老矣,但是因为辽东总兵官张承廕在和蒙古兵的战斗中阵亡,一时无人敢接替,于是朝臣合荐如柏,帝诏以故官镇辽东。如柏不负众望,率军击退了敌人。

  后金崛起,边关震动,“帅才”杨镐奉命四路出师征讨,令如柏以一军出鸦鹘关。萨尔浒之战中明军初战失利,镐急檄如柏还。大清哨兵二十人见之,登山鸣螺,作大军追击状,如柏军大惊,奔走相蹴死者甚众。御史给事中交章论劾,给事中李奇珍连疏争尤力。帝终念李氏,诏还候勘。既入都,言者不已。如柏惧,遂自裁。

  李如梅——字子清。亦由父廕,历都指挥佥事。从兄如松征日本,却敌先登。屡迁辽东副总兵。二十四年,炒花、卜言兔将入犯,如梅谋先袭之。督部将方时新等出塞三百里,直捣其庐帐,斩首百余级而还。明年,如梅与参政杨镐谋复从镇西堡出塞,潜袭敌营,失利,损部将十人,士卒百六十人。如梅以血战重创,免罪。

  日本封事败,其年八月,进署都督佥事,充御倭副总兵,赴朝鲜援剿,参加蔚山战役,如梅率军先行,大败倭兵,余贼遁归岛山。双方攻防十余日,联军气衰,这时日军四面来援,如梅军先奔,诸军亦相继溃。

  朝臣弹劾如梅,帝不纳。旋用为御倭总兵官。会其兄如松战殁,即命如梅驰代之。在任期内没有取得什么重大战绩,劾罢。久之,起佥书左府。四十年,镐巡抚辽东,力荐如梅为帅。朝臣意见相左,李如梅最终没有东山再起,郁郁而终。

  刘綎——[1558—1619]字省吾,是抗倭名将刘显之子。勇敢有父风,人称“刘大刀”,万历初年,跟随父亲征讨九丝蛮,冲锋在前,力擒蛮酋阿大。以功迁云南迤东守备,改南京小教场坐营。十年冬,缅甸和云南当地土司勾结,大举入侵永昌、腾越,刘綎奉命南征,与其它将领一道击败了拥有战象的敌军,并反攻入缅甸境内,迫使敌人求和,刘綎因功进副总兵。

  万历二十年,会朝鲜用兵,刘綎奉旨赴援,屡败倭兵,迫敌退守釜山一线。议和起,刘綎班师回国。转赴大西北与青藏少数民族继续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次年五月,刘綎再次奉诏出兵朝鲜,在东南战役任西路总指挥,刘綎不为日军在中路取得的战术性胜利所迷惑,坚决采取围城打援的对策,配合水军将领陈璘夹击西路日军,终于扭转了战役初期的不利态势,为联军赢得全局胜利奠定了基础。

  战后刘綎晋升为都督同知,世廕千户,率军平定了播州杨应龙叛乱,官进左都督,世廕指挥使。此后他在云南屡立战功,因事被弹劾去职,告老还乡。

  万历四十六年,辽东战事吃紧,刘綎奉旨复出,次年二月[1619年],参加经略杨镐组织的四路出师,杨镐与綎素来不睦,命其孤军前插,又不及时通报战况,导致中了后金埋伏,兵败阵亡。天启初年,赠少保,世廕指挥佥事,立祠曰“表忠”。

  注:有史料称刘綎生于隆庆二年,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按其父刘显的事迹推算,应该是在嘉靖三十七年左右,即题头所注明的公元1558年,一家之言,望同好不吝指正。

  陈璘——[1543-1607]字朝爵,号龙崖,广东翁源人。有谋略,善将兵,精剑术,嘉靖末年为指挥佥事。因功进广东守备。此后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再立战功,进署都指挥佥事,佥书广东都司。

  万历二十五年,朝鲜战事再起,陈璘率广东兵五千援朝鲜。明年二月,升任御倭总兵官,提督水军,与麻贵、刘綎并将。东南战役中会同陆军刘綎部夹击顺天日军,泗川之敌闻讯来援,两军大战于露梁海,重创日军岛津义弘部,歼敌万余人,这时刘綎猛攻顺天城,陈璘回师从海上配合,焚敌舰百余艘。残敌逃入乙山,旋被明军歼灭。战后论功,璘为首,綎次之,贵又次之。进璘都督同知,世廕指挥佥事。

  回国后被钦命为湖广总兵官,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参加平播战役,战功卓著,因事被弹劾,转守贵州,三十四年平定苗民起义,两功并赏,加左都督,世廕指挥使。万历三十五年五月,璘病逝于任内。朝廷以璘平乱抗倭有功,同年九月封赠“太子太保”,再荫百户。

  麻贵——大同右卫人。果毅骁捷,善用兵,嘉靖中为大同参将,在和蒙古游牧民族作战中屡立战功,官至都指挥佥事,充宣府游击将军。隆庆中,迁大同新平堡参将。万历初,再迁大同副总兵。十年冬,以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十九年,因事被朝官弹劾,谪戍边。次年,宁夏哱拜叛乱。麻贵奉旨复出参战,战后升任总兵官,镇守延绥七年,以病归。

  万历二十五年,日本封事败,朝鲜战争再起,麻贵被起用为备倭总兵官,加提督衔入朝作战,指挥稷山大捷,遏制住了日军进攻势头,并展开反击,在蔚山战役中失利,万历帝处罚了杨镐,命麻贵戴罪立功,东南战役中对阵加藤清正,数战有功。次年三月回国。进右都督,予世廕。

  万历三十八年,镇守辽东。重创蒙古炒花部,稳定了边疆。贵引病乞罢,诏乘传归。及殁,予祭葬。称一时良将焉。

  邓子龙——[1531—1598]丰城杜市邓家村人,貌魁梧,骁捷绝伦。早年在镇压农民起义,少数民族起义,广东沿海平倭中屡立战功,万历十一年闰二月,缅甸犯云南。邓子龙奉命参战,大破缅甸象队,因功普升副总兵,人称“神威将军”。

  万历二十六年,率水军跟随陈璘东征朝鲜平倭,围攻顺天。泗川日军大举来援,老将邓子龙自告奋勇,率兵千人,乘巨船三艘为前锋,与敌人展开激战。在战斗中他换乘朝鲜快船追击日舰,不料被其它明军战船误掷火器击中,快船起火,日军趁机猛攻,邓子龙力战身死,战后明帝追赠其都督佥事,世廕一子,庙祀朝鲜。

  朝鲜:

    李舜臣——[1545—1598]字汝谐,号德水。京畿道开丰(今属汉城)人,1576年考上式年武科的丙科,任职低级军官。1591年,因柳成龙的推荐,他升为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赴任左戍营,尽力增强军备,以备战乱。

  1592年壬辰倭乱爆发时,他在玉浦、泗川、唐浦等地击破敌水军。接着,他在唐项浦海战击破100多艘敌船,在闲山岛击破70馀艘,又在安骨浦击破日本将帅加藤嘉明所率领的水军。

  同年9月,他在釜山击破敌船100余艘,截断敌军后方。因功升为三道水军统制使,后被诬告,蒙冤去职,1597年丁酉再乱爆发,朝鲜水军主力被敌军歼灭,他重新任三道水军统制使。之后,以12艘战船在鸣梁取得大胜。在著名的露梁海战中,与中国水军总兵陈嶙共同指挥朝中联合舰队大败日军,李舜臣在此海战中壮烈牺牲。两年以后,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封官进爵,封为一级宣武功臣。1643年,在他死后45年,赠谥“忠武”,成为朝鲜人民世代怀念的民族英雄。

  权栗——[1537-1599]号晚翠堂,京畿道江华人。1582年,他考上式年文科丙科,经承文院正字、全罗都事,礼曹、户曹正郎、京城判官等职,1591年,被任为义州牧使。

  翌年,壬辰倭乱爆发,京城沦陷后,他便作为广州牧使,委身防御使郭嵘麾下任中卫将,在龙仁与日军交战,兵败。其后他在南原征集一千多义勇军,在锦山郡梨峙大破倭将小早川隆景的精锐部队。

  1593年,他为全罗道观察使的身份,率三千士兵在幸州山城击退日军进攻,获得大胜,倭军死伤者达两千三百多人。因功普升为都元帅。后参加蔚山战役及东南战役,屡立战功,去逝后谥号“忠庄”。

  日本:

  丰臣秀吉——[1536—1598]]贫农出身,尾张人。少小苦难,立志成就一番大事业,后投身日本战国枭雄织田信长门下,渐露才能,步步高升,后改名木下藤吉郎秀吉,成为织田家的得力武将。参与了战国时期很多著名的战役,1573年,织田信长击败足利义昭将军,秀吉奉命护送其流放到河内,室町幕府灭亡。9月1日,织田信长攻下小谷城后,将浅井的旧领北近江北三郡(12万石)和长滨城赐予木下秀吉,成为织田信长手下的城主,改姓羽柴。1574年,长滨修筑完毕,羽柴正式移居长滨,改名为今滨,并得到赐官筑前守,称羽柴筑前守秀吉。

  1582年,信长部将明智光秀造反,攻打织田信长驻地本能寺,并迫使其自焚。羽柴秀吉闻讯立即从前线返回声讨叛将,于6月13日在山崎会战中击败明智光秀,并于6月27日在清州会议上成功推举信忠的儿子,当时还是小孩的三法师继任织田家,得到了织田家的主导权。

  此后秀吉软硬兼施,用智谋和武力征服了日本各地诸候,1585年,49岁的羽柴秀吉出任关白,称为“藤原秀吉”。但是秀吉不满意于此,在讨伐佐佐成正后,终于得到天皇赐姓“丰臣”,改名丰臣秀吉。1586年12月19日出任太政大臣。

  1587年,丰臣大军远征九州,岛津家降服,平定九州。1588年,发布刀狩令,收缴了农民手里的武器,完成了兵农分离。

  1590年,发动“小田原讨伐”,攻下小田原,灭亡北条家。战后将德川家康移封关东北条旧领,同时威压奥州大名,完成了全国统一。

  1591年,丰臣秀长死去。丰臣秀吉开始准备侵略朝鲜。同时退位,让丰臣秀次(养子,实际上是秀长之子)出任关白。1593年,丰臣秀吉正式开始侵略朝鲜。但是朝鲜和强大的明帝国联合起来进行作战,丰臣秀吉的侵朝计划受挫,开始议和,1596年,秀吉再次出兵朝鲜,遭到朝鲜联军强硬反击,1597年8月,丰臣秀吉忧病交加,死于伏见城。

  小早川隆景——[1533—1597]毛利元就三子,日本战国大名[军阀]之一,和他父亲一样,被世人称为“智将”,本能寺之变后,他审时度势,与当时的战争对手丰臣秀吉言和,使秀吉能够回师击败织田家的叛将明智光秀…

  秀吉一统日本后,隆景因此而受到重用,最后升至五大老之列。他在侵朝战争中表现活跃,在平壤败战后,力排众议坚守王京,成功阻止了明军进攻势头,为后来的双方和谈打下了伏笔。

  小早川秀秋——[1582—1602]原名俊秀,幼名辰之助,丰臣秀吉之妻北政所的外甥,出生后过继给秀吉做为养子。官居权中纳言、侍从、左近卫少将,侵朝战争第二阶段,即庆长役期间,被秀吉委任命为西路军总指挥,在蔚山攻防战中有出色表现。此役后因受义父秀吉猜忌而去职削封,关原内战中起初从属石田三成领导的西军,后来在关键时刻突然反戈一击,帮助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东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黑田长政——[1568—1623]黑田如水长子,生于姬路。幼年时期在织田信长处为人质。1582年(天正10年)随秀吉从军,屡立战功,1589年(天正17年),成为黑田家家督,成为丰前中津十二万石领主,叙任从五位下甲斐守。侵略朝鲜战争中表现活跃。1600年(庆长5年),日本关原内战中从属于东军,后受封筑前国五十三万余石,居城福冈城。1623年(元和9年),死于京都。终年年55岁。

  加藤清正——[1562年—1611]尾张人,从小跟随秀吉,是日本战国著名的贱岳七本枪之一。朝鲜战争文禄[壬辰]役初期所向披靡,庆长[丁酉]役时坚守蔚山,大败明鲜联军,关原内战中从属于东军,战后成为肥后一国五十二万石的领主。庆长十六年(1612)与浅野幸长一起保护秀吉之子秀赖从大坂到京都二条城谒见德川家康,其忠勇传为一时之佳话。同年返回熊本城后暴殁,终年五十岁。

  小西行长——[?—1600年]商人出身,信奉基督教。精通经济﹑水运。深得秀吉信赖。在平定四国九州时,任水军司令,朝鲜战争文禄役时率先锋兵团一直打到平壤,与宇喜多秀家共同指挥了庆长役初期的南原之战,后被联军包围在顺天,借双方混战之机逃回本国,关原内战时从属于西军,战败后被擒获斩首。

  岛津义弘——[1535—1619]贵久的次子。日本战国未期[安土桃山时期]重量级的大名之一,屡败强劲对手,为岛津一族称霸九州做出重大贡献。后来不敌秀吉的九州远征大军,决定投降,因此保住了大隅一国的领地。朝鲜战争中活跃,在庆长役中曾率军营救过困守蔚山的加藤清正,在泗川大败明将董一元,后来乘胜率主力救援被困顺天的小西行长,在露梁海被明鲜联军水师重创,几乎全军覆灭,关原内战时从属于东军,在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冒险从西军正面杀出一条血路,扬长而去,其勇名为后世所称道。

  浅野幸长——[1576—1613]浅野长政长子,家族与丰臣秀吉夫人北政所有亲戚关系,因屡立战功,为秀吉所赏识,与其父亲一起得到了二十二万石的封地,成为丰臣氏亲族中最高俸禄的人,幸长参加了文禄、庆长年间两次侵略朝鲜战争,在蔚山攻防战中表现活跃,关原内战中从属于东军,因功受封纪伊和歌山三十七万石,庆长十七年与加藤清正一起保护秀吉之子秀赖从大坂到京都二条城谒见德川家康,其忠勇成一时之佳话。庆长十八年(1613)暴殁,卒年三十七岁。
 

 

 
资料收集于网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tjlian”免费制作